疫情防控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
2021-09-13 08:20:41          来源:2021年8月版全领域防控指引 | 编辑:何文静 |          浏览量:10625

市场防疫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

(摘自20218月版全领域防控指引)

场所篇

一、商场和超市.......................................2

二、农集贸市场.......................................4

三、餐厅(馆)......................................6

四、咖啡馆、酒吧和茶座..........................8

人群篇

五、保洁员...................................................10

六、服务员...................................................11

七、食品消费者............................................12

八、食品从业人员(加工、销售、服务等)......13 

重点场所:

、商场和超市

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2.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3.对进入商场和超市的顾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

4.商场、超市及其对外租赁的商铺,应严格根据所在地区疫情风险等级、营业面积、营业区域、营业内容、客流高峰时段等情况,合理设置一定时段内的顾客最大接待量,防止造成人员聚集。

5.确保有效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应在开启前检查设备确保运行正常,确保新风取风口与排风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6.每日正式对外营业前,集中空调提前运行小时,每日正式结束营业清场后,集中空调延长运行时间小时。

7.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如存储柜、购物车筐、电梯间按钮、扶梯扶手、卫生间门把手、公共垃圾桶等)要做好清洁消毒。

8.保持电梯、咨询台和售货区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9.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电梯口、咨询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10.应设置“1 米线,提醒顾客排队付款时保持安全距离。

11.推荐顾客自助购物、非接触扫码付费,尽量减少排队时间。建议购物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商场超市营业时间内设置卫生防疫监督员,提醒商户及顾客正确佩戴口罩,避免人员聚集。

12.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3.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顾客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14.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15.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16.其他要求参照《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个防控指南的通知》(商消费电2020777 号)执行

、农集贸市场

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2.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3.对进入农集贸市场的顾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

4.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顶棚式或露天市场交易区应宽敞通风;室内市场在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或使用抽气扇加强空气流通。

5.加强地面、摊位等清洁消毒,市场每天结束经营活动后,应开展一次全面清洁消毒。

6.加强公共卫生间卫生管理和内部清洁,应清除公厕周围露天堆放的杂物等垃圾。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7.加强垃圾的卫生管理,市场应设立集中、规范的垃圾站/房(应密闭),并配备专用加盖的废弃口罩收集筒(箱)。每户配备加盖垃圾桶(箱)。市场产生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运过程中应采用密闭化运输,不污染道路和周围环境。

8.完善给排水设施,地面设下水明沟,下水道保持畅通,地面和下水明沟无污水、无积水淤积物;应配备地面冲洗水龙头和消毒设施,便于污水的冲洗消毒;污水排放应符合相关规定。

9.市场内实行分区经营,确保市场内按照果蔬类、鲜肉类、禽蛋类、粮油类、水产品、熟食品和调味品等大类分区,并明确标识。

10.推荐顾客采用非接触扫码付费,购买商品时与他人保持米以上间距。建议采购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11.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2.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手套和着工作服上岗。禽畜肉类和熟食区的员工还应当佩戴工作帽。生鲜宰杀等特殊摊位的经营者除工作服外,按防护要求需穿戴防水围裙、橡胶手套等。顾客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13.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14.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如有空调通风系统,则同时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15.其他要求参照《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个防控指南的通知》(商消费电2020777 号)执行。

、餐厅(馆)

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2.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3.对进入餐厅(馆)的顾客、网约配送员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

4.确保有效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应在开启前检查设备确保运行正常,确保新风取风口与排风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5.做好收银台、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6.保持大厅和电梯口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7.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电梯口、收款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8.推广分餐制,餐厅(馆)提供公筷公勺。建议就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9.用于顾客自取或外送的餐食,宜采取密封方式盛放,提倡使用封签。如无封签,可选用一次性使用、不可复原的材料封闭包装,防止运送过程中污染餐食。

10.在前台、收银台、取餐点、等待区等区域设置一米线,提倡顾客等人员保持安全距离。严格控制人流密度、进店人数要与餐位数相匹配,不得造成点餐、等餐、等位等人员聚集。提倡建立顾客预约制度,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避免人员聚集。提倡非接触式点餐、结账。

11.工作人员保持工作服整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2.工作人员、网约配送员等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顾客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13.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14.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__

、咖啡馆、酒吧和茶座

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2.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3.对进入咖啡馆、酒吧和茶座的顾客和网约配送员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

4.每天对经营场所、保洁设施、人员通道等场所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

5.加强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如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6.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建议在收款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7.推荐顾客采用非接触扫码付款,提醒顾客保持安全距离,并在收银台、等待区等设置“1 米线

8.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服整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9.工作人员、网约配送员等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顾客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10.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11.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重点人群:

、保洁员

1.上岗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期间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须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应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2.工作服干净整洁,定期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3.在处理垃圾时,如遇弃用口罩等垃圾,切忌徒手捡拾。

4.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5.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6.每日保洁工作结束后,及时对抹布、喷壶等清洁工具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7.注意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充足。

8.患有呼吸道疾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9.减少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

10.接触入境人员或货物、交通工具的保洁员要固定岗位,避免境内、境外作业人员交叉。

、服务员

1.上岗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期间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须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应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2.上岗期间着工作服,工作服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洗

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戴手套,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4.为顾客提供服务时,尽量避免与顾客近距离接触,减少与顾客的交谈时间。

5.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6.患有呼吸道疾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7.减少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

8.接触入境人员或货物、交通工具的服务员要固定岗位,避免境内、境外作业人员交叉。

、食品消费者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购物或就餐时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购物回家要洗手。

2.使用清洁的水和食材。购买食用新鲜的肉、水产品等食材,清洗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均应要使用清洁的水。

3.家庭制备食物注意关键环节卫生。特别是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 秒。购买、制作过程接触生鲜食材时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

4.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尤其在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时应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尽量不吃生的水产品等。

5.煮熟烧透食物。加工肉、水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

6.分别包装、分层存放食物。生的肉、水产品等食物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单独包装,包装袋要完整无破损,生、熟食物分层存放。

7.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食品从业人员(加工、销售、服务等)

1.从业人员(含厨师)持健康证上岗。食品企业必须加强员工卫生培训,向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洗手设施等。加强自律,少聚餐、少聚会。

2.从业人员主动自我监测。每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报告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离岗并报告、就医。应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3.从业人员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正确使用一次性手套,每次换手套或摘下手套时必须洗手,避免戴着手套触摸眼、鼻、口。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盖口、鼻,避免与任何表现出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经常清洁/消毒工作表面和接触点。

4.生产加工线的员工之间保持距离。可采用错开工位点,限制同班次人数等措施,避免面对面工作。合理安排食品生产线的流程,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加工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与新鲜。

5.食品运送人员(含司机)避免直接接触食品。建议使用一次性容器和包装。保持所有运输容器的清洁并经常消毒,避免食物受污染,并与其他可能导致污染的货物分开。

6.食品售卖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卫生。经常洗手,正确佩戴口罩。鼓励非接触式支付。对经常接触的物品等要及时清洁消毒,包括勺、钳、容器、购物车、门把手等。散装直接入口食品避免直接暴露。

责编:何文静

来源:2021年8月版全领域防控指引

  下载APP